上方

常見犬貓疾病

皮膚腫瘤
肥大細胞瘤(貓)
貓咪Mast cell tumor (MCT )分成三種類型:皮膚型(第二常見之皮膚腫瘤)、脾臟/內臟型及腸道型(僅次於lymphoma、adenocarcinoma的第三常見腫瘤)MCTs。

好發時機

■皮膚型:頭頸部為好發部位,其次是軀幹,四肢及其他部位。 在頭部,常侵犯靠近耳根部之耳廓。口腔少見。常見間歇性搔癢及紅斑, 當出現自殘或危及血管時,則會造成潰瘍。 Darier’s sign(紅斑及風疹)亦有報告。病灶為單一,突起,堅實,界線良好,脫毛。皮膚結節在0.5~3cm,外觀常為白色,偶爾為粉紅色紅斑,約20%為多發,約1/4會出現表淺性潰瘍灶。其他:平坦的搔抓性斑塊樣病灶,類似嗜酸球性斑塊及分離性皮下結節。 ■Siamese cat有好發傾向。 分成兩型: (1)典型mastocytic MCTs, 組織學上與犬相似。 (2)Histiocytic MCTs(少見),可在4~24個月自發性恢復。所有MCTs平均發生年齡約8~9歲,但mastocytic及histiocytic分別發生平均年齡10歲及2.4歲。自發性回復性histiocytic form常呈多發,無癢感,堅實,無毛,粉紅色,皮下結節有時會潰瘍。 ■脾臟 / 內臟型:腹部觸診常可見明顯脾臟及/或肝腫大。臨床症狀與MCTs釋出物質有關:消化道潰瘍,出血,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低血壓性休克,呼吸困難(胸水)。主侵犯老年貓(平均10歲),無性別及品種好發傾向。多數無皮膚型MCTs病史。可轉移至其他器官:肝臟(90%) ,內臟淋巴結(73%),骨髓(40%),肺臟(20%),腸道(17%)。 ■腸道型:腹部觸診時會有堅實狀單一或多發腫塊(腸系膜淋巴結)及/或肝腫大。痢便(有或無便血)。多數會出現嘔吐,下痢,食慾不振。症狀可能長達數月。老年貓為高風險族群(平均13歲,也有3歲的報告),無性別及品種好發傾向。 不同類型的肥大細胞瘤,需要不同的檢查,如下所示: ■皮膚型:可輕易由FNA細胞學檢查作出診斷,但histiocytic form診斷較具挑戰性,因組織球缺乏明顯細胞質顆粒並伴隨淋巴樣細胞的聚集及嗜酸性球散佈。因此初期常被誤診為肉芽腫性結節樣脂膜炎或深層皮膚炎。其他的檢查,如脾臟超音波有無受侵犯來證實。有研究顯示多發型MCTs也會有脾臟腫瘤。 ■脾臟 / 內臟型:懷疑此病時,應進行腹腔超音波,胸腔x-ray,胸腹水FNA。為引起脾臟腫大的常見原因,須與Lymphoma,骨髓增生性疾病,血管肉瘤,過度增生性結節及脾炎作鑑別診斷。高達1/3病例,其胸腹水中可見多量嗜酸性球及mast cell。40~100%週邊血液出現mastocytosis。貧血是常見特徵,90%會出現凝血檢查異常,但不見得會出現臨床症狀。肉眼外觀分兩種:(1)瀰漫平滑型。(2)結節型(少見)。 ■腸道型: 受侵犯臟器進行FNA,細胞質顆粒不明顯,分期需依賴胸腔x-ray及腹腔超音波。最常侵犯小腸,而結腸不到15%。小腸壁片段樣肥厚,直徑可達1~7cm。會轉移至腸系膜淋巴、脾臟、肝臟及肺臟(少)。腹水可能出現,內含mast cell及eosinophil。

如何治療

醫師會依據不同類型的肥大細胞瘤,給予貓咪最完整的治療,說明如下
 

■ 皮膚型:手術切除,多數是良性,不必以犬MCTs廣範圍切除準則。術後發生全身性散佈比率為0-22%。
 有多發性腫塊的年輕貓,確診為histiocytic form後,多以保守性切除或觀察,因這些可自發性回復正常。
 若無法完全切除可考慮放射線療法。 臨床上傳統化療藥物的治療效果也不錯,標靶化療藥物(imatinib)
 也具有治療效果但須密切監測有無白血球減少症,蛋白尿及肌酸酐上升。

■ 脾臟 / 內臟型:脾摘除手術,標靶化療藥物。

■ 腸道型:預後不佳,在診斷出的同時,常已發生轉移,多數於確診後死亡或安樂死,手術是治療選擇,
 大範圍(5-10cm)切除是必要的(因組織學上的病變範圍遠比肉眼可見病灶範圍來得大)。
 化療藥物也許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