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

常見犬貓疾病

皮膚腫瘤
跳蚤叮咬過敏症(犬)
跳蚤叮咬過敏症為跳蚤叮咬而引起的皮膚過敏的搔癢性皮膚炎,且是常引起搔癢最常見的三種主要過敏性皮膚炎之一。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及品種的犬,常見於6月齡以上,因免疫系統成熟而足以產生過敏反應。發病速度快,溫暖時節(溫度18~30℃,濕度70~80% )常見。好發部位為軀幹後1/2、腰薦椎背側雙側對稱性、尾根部、會陰、大腿內後側、肚臍。常見病變有結痂丘疹、紅斑、擦疹、脫毛、搔癢造成的自殘性外傷及二次性感染。若幼年階段如已接觸跳蚤,成年時對跳蚤叮咬的過敏反應反而降低。高度敏感的動物(如異位性皮膚炎病患)身上只要有極少量的跳蚤,即會引發強烈的搔癢反應。 體表可發現黑褐色砂粒狀或逗點狀的跳蚤排泄物,若將這些黑褐色物質塗抹在潮濕的白紙上,即可見紅色染跡。在短毛的動物身上甚至可見到成蟲快速的移動。深色毛色及長毛的動物可以使用蚤梳來梳理,觀察在梳子上是否有發現跳蚤。以上可藉以作跳蚤叮咬過敏症的快速診斷。有研究顯示,2/3確定有跳蚤叮咬過敏症的動物身上並未發現跳蚤。因此必須仔細檢查有無跳蚤及其排泄物,另皮膚病變呈特徵性的分佈亦可作為診斷依據。

如何治療

要消除病患的臨床症狀及與病變的唯一方法就是去除跳蚤及避免被跳蚤叮咬。
 


一、對症治療

有必要時或出現嚴重過敏症狀時,可短期使用短效性類固醇投並搭配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若本身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給予足量的必須脂肪酸是有幫助的。當病患遭受大量跳蚤侵襲而出現全身性膿皮症時,可給予合適的抗生素治療。

二、跳蚤控制

對於罹患跳蚤叮咬過敏症的動物而言,應以避免任何跳蚤叮咬為最終目標:

1. 清除屋內動物身上蚤群(受感染動物及會接觸的所有動物)。
2. 避免在屋外環境遭受成蚤的侵襲及訪客(與其寵物)造訪的限制。
3. 消除環境之蚤卵、蚤幼蟲及蚤蛹。

臨床上可使用的藥物及其產品相當多,但並非僅使用單一藥物產品即可消除所有跳蚤。因此,應合併使用多種類產品,如藥用防蚤頸圈、局部殺蟲劑(藥用洗毛精噴劑或滴劑) 、口服殺蟲(生長抑制)藥及藥用趨避劑等。
      
如果動物曾經遭受跳蚤叮咬過敏的現象,往後很可能會再度發生。因此,對於未來長時間的預防,應持續且不間斷進行完整的預防計畫,且視情況調整預防計畫。 
另須留意絛蟲感染的問題,絛蟲是一種寄生在腸道的內寄生蟲,因絛蟲幼蟲會寄生在跳蚤體內,當動物舔咬皮膚的同時會將跳蚤食入進而感染絛蟲。
因此,口服腸道內驅絛蟲藥與跳蚤治療二者是密不可分,須同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