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犬貓疾病
- 眼、耳、口
- 牙科
- 心血管
- 呼吸系統
- 腸胃道
- 骨科
- 胸腔、腹腔
- 泌尿生殖系統
- 皮膚腫瘤
- 貓科專科
如何治療
檢查
帶貓咪到醫院就診時,獸醫師會先檢查貓咪的身上是否有「跳蚤」或是「排泄物」(黑褐色砂粒狀或逗點狀),
若將這些黑褐色物質塗抹在潮濕的白紙上,即可見紅色染跡。
在短毛的動物身上甚至可見到成蟲快速的移動。深色毛色及長毛的動物可以使用蚤梳來梳理,
觀察在梳子上是否有發現跳蚤。但是,有相當比例是不一定會看到的
(有研究顯示,2/3確定有跳蚤叮咬過敏症的動物身上並未發現跳蚤)。
所以,通常獸醫師是根據皮膚病變的「症狀」及「分佈範圍的特性」得到初步診斷,
之後經過治療及除蚤而得到改善來確診。
治療
要消除病患的臨床症狀及與病變的唯一方法就是「去除跳蚤」及「避免被跳蚤叮咬」。
■ 對症治療
控制二次感染及發炎,搔癢嚴重的動物需先給予止癢。有必要時或出現嚴重過敏症狀時,
可短期使用短效性類固醇投並搭配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若本身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
給予足量的必須脂肪酸是有幫助的。當病患遭受大量跳蚤侵襲而出現全身性膿皮症時,可給予合適的抗生素治療。
■ 跳蚤控制
對於罹患跳蚤叮咬過敏症的動物而言,應以避免任何跳蚤叮咬為最終目標
1. 清除屋內動物身上蚤群(受感染動物及會接觸的所有動物)。
方式:使用「外用噴劑」或「滴劑」。
2. 避免在屋外環境遭受成蚤的侵襲及訪客(與其寵物)造訪的限制。
3. 進行環境消毒,消除環境之蚤卵、蚤幼蟲及蚤蛹。
可用吸塵器清潔家具底下,動物用的床或被褥應用60度以上熱水洗淨。
臨床上可使用的藥物及其產品相當多,但並非僅使用單一藥物產品即可消除所有跳蚤。因此,應合併使用多種類產品。
須注意的是「有機磷製劑」及含「除蟲菊」成份之產品不可使用於貓咪身上,以避免中毒情事發生。
如果動物曾經遭受跳蚤叮咬過敏的現象,往後很可能會再度發生。因此,對於未來長時間的預防,
應持續且不間斷進行完整的預防計畫,且視情況調整預防計畫。
另須留意「絛蟲感染」的問題,絛蟲是一種寄生在腸道的內寄生蟲,因絛蟲幼蟲會寄生在跳蚤體內,
當動物舔咬皮膚的同時會將跳蚤食入進而感染絛蟲。
因此,口服腸道內驅絛蟲藥與跳蚤治療二者是密不可分,須同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