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
寵物飼養衛教

 

年輕的輕齡犬常見皮膚的問題包含:
細菌性、黴菌性、寄生蟲性。

🟠細菌性皮膚炎就是「膿皮症」(有化膿菌感染時)
引起皮膚丘疹、毛囊炎及小膿包,這時狗狗可能會搔癢次數增加,激烈搔癢造成二次傷害引起大面積皮膚紅腫發炎,大部分引起膿皮症的病菌為葡萄球菌,其他像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及變形菌也可能引起少部分膿皮症。

 

🟠黴菌性皮膚炎
引起狗狗脫毛、濕疹等,脫毛部位的形狀有圓形到不整形,任何部位皆可發生,引起的濕疹部位大部分會引起劇烈搔癢甚至疼痛,狗狗大多會舔咬此處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寄生蟲性皮膚炎
大部分由犬毛囊蟲、犬疥癬蟲或犬耳疥癬蟲
或由跳蚤壁虱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而統稱。

在正常的狗身上,毛囊蟲就少量的存在,甚至一出生就有毛囊蟲,毛囊蟲症的出現,大部分會有局部不整形的脫毛、劇烈搔癢甚至繼發二次性的感染,出現毛囊蟲症的狗狗,大多有關於免疫調解發生問題,所以除了給予適當的治療藥劑還須加強身體的免疫功能,才能有效改善。

 

在犬疥癬蟲(或耳疥癬),一般環境很多,感染的狗狗亦會有劇烈搔癢、脫毛、角質增生的情況,皮膚型的疥癬蟲,發現的部位大部分在耳翼周圍及前肢手肘,此時搔耳,80%的狗狗會出現後肢跟著搔癢的反射動作。
至於跳蚤、壁蝨或蚊子引起的咬傷,則會讓狗狗引起極度搔癢的症狀,激烈的搔癢容易導致脫毛及二次性的感染。

 

年紀稍大的中高齡犬則可能包括:
除了前述皮膚疾病外,還包含了內分泌性及免疫性或腫瘤性。

 


🟠內分泌性及免疫性皮膚炎,常見於中年齡以上的狗。
     大多發生身體的對稱性脫毛、皮膚的增厚或變薄、
     黑色素的沉積與否,如果沒有其他感染,此種皮膚炎無搔癢感。

🟠免疫性的皮膚炎有對稱性的,也有散發性的,通常發生潰爛為主。
🟠腫瘤性的皮膚炎也是以潰爛為主,但較為少見。
🟠食因性過敏性皮膚炎是大多數中年齡層開始常見的問題,很多狗狗都是因為皮膚因為慢性過敏後,

      環境上的細菌、黴菌,甚至寄生蟲(毛囊蟲)容易在身上滋長,身上因長期過敏,

     身體容易發臭(油脂味)、頻頻掉屑、脫毛、毛髮稀疏,不時的總是看見狗狗搔癢、舔咬等。
 

 


治療皮膚上,不管是細菌、黴菌或者是寄生蟲,甚至是過敏、免疫性、腫瘤性都有治療的藥物,

配合專業醫師的建議,一般皮膚要需服用4-6週的時間,期間配合藥浴及配戴伊麗莎白項圈阻止狗狗的舔咬導致惡化,

若好轉的快速也要遵循醫師的建議何時停藥,私自停藥會導致狗狗皮膚病反覆發生,且容易產生抗藥性。

 

治療的藥物種類雖多,但若能加強狗狗的健康營養狀況,不但能讓狗狗不易感染,

就算感染配合藥物也很快的容易痊癒。譬如過敏,一般的醫師會建議食用處方飼料,

如能聽取醫生的建議配合,不但能讓過敏緩和,狗狗的生活品質也會更加提升。